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方案

作者: 时间:2019-11-01 点击数:

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1+X证书制度试点,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注重通过教师规范操作与有效示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三、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分设3个报名组别。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二)参赛作品数量限额
1.各中等职业学校参加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专业技能课程二组3个组别比赛作品数量不限额。
2.各高等职业院校参加公共基础课程比赛作品数量每个学校不超过2件(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应不超过3件作品)。
3.各高等职业院校参加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比赛作品总量不限,每个学校参赛作品中一个专业大类不超过3件(省高水平高职院校不超过4件)。
4.各学校参加的公共基础课程组比赛作品不能出现课程重复。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参加的公共基础课程组比赛作品应适当向思政课倾斜。 
5.中等职业学校参加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二组作品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6.高等职业院校在组织专业课程参赛作品时应科学、合理分配本单位参赛作品的组别及名额,原则上每个专业大类参赛作品中至少有一件为专业课程二组作品。
(三)推选国赛作品数量
在组织省级比赛的基础上,将根据国赛要求和比赛成绩分别推荐中职组、高职组各12件参赛作品参加国赛。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限额3件;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限额6件;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限额3件。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限额2件;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限额7件;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限额3件。
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作品各自不能出现课程的重复,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二组9件作品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二组10件作品不能出现专业大类的重复。
四、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鼓励提交1+X证书制度试点和高职扩招有关专业的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2-5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见附件1。
五、比赛办法
根据报名情况分为若干评审组。各评审组均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作品材料,确定入围现场决赛的作品。现场决赛时,教学团队按抽签顺序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1学时的教学内容,在备赛场所限时完成准备,然后进行现场讲解和模拟实际教学,并回答评委提问。根据参赛作品材料评审、教学团队现场展示和答辩情况,确定比赛成绩。具体要求见附件1。
六、奖励办法
1.单项奖。各评审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占本组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30%,由总成绩排序确定。组委会组织对参赛作品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实际教学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的参赛作品方可获奖。
2.团体奖。综合各院校比赛组织情况、比赛参赛情况、参赛作品资格审核情况、参赛作品获奖情况等因素,中职、高职各评定最佳组织奖4个、最佳进步奖3个。
七、报名方式与要求
1.以院校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
2.参赛对象一般应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教研任务的教师组成,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不超过1人。
3.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团队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
4.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或教研任务,每名成员只能参加一项作品。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并通报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由相关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5.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经同意,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参赛作品做公益性共享。
6.请各代表队指定专人认真填写《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详见附件2、3、4),加盖公章后于2019年8月16日前寄送至教学能力比赛中、高职组委会秘书处;同时在教学能力大赛网站完成网上提交工作。各代表队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参赛作品网上提交工作,并及时与工作人员电话确认。教学能力大赛网站网址、学校用户名及密码将在QQ工作群中下发,请各学校指定专人加入QQ工作群负责接收网站相关信息。
7.网络评审时间:2019年8月17日-8月22日。
8.现场决赛时间:2019年8月31日-9月1日。
9.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所有参赛作品材料及其文件名(属性)、现场展示和答辩时使用的所有材料和画面等,均不得出现学校的任何信息。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10.比赛组委会不接受教学团队单独报名和资料上传。各代表队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所在学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参赛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并检查参赛作品材料是否泄露信息。
11.2019年起,各代表队推荐参赛的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所属专业、高职专业课程所属专业不得连续两年报名,获得国家一、二等奖教学团队所有成员不得重复报名。
八、其他
1.教学团队可选用比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相关资源可从比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www.icve.com.cn、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获取,或登录比赛网站有关链接。
2.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有关信息将及时在网站公布。
3.比赛组委会秘书处
(1)中职组:
联系人:王全力,13304519371。
中职教学能力比赛QQ工作1群:302152444。
中职教学能力比赛QQ工作2群:424850669。
电子邮箱:zzzjxnlbs@163.com。
邮寄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133号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职成研培中心1201-1室。
邮政编码:150080。
  1. 高职组:
联系人:何晓亮,18800420801。
高职教学能力比赛QQ工作群:59663717。
电子邮箱:shizike8261@163.com
邮寄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黑龙江职业学院清华楼1111室。
邮政编码:150080。
4.比赛网站技术支持
联系人:韦凡,15604613095。
 
附件:1.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2.参赛作品报名表
3.参赛作品汇总表(中职组)
4.参赛作品汇总表(高职组)
5.评分指标
 
 

附件1
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一、参赛作品文档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每个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可用图、表等对实施、成效加以佐证,字数不超过3000字。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附在本校网站发布的网址链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要求、时间进度、实施保障等。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二、参赛作品视频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2-5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可不作要求。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最短8分钟左右、最长20分钟左右,总时长控制在40-45分钟;每段视频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泄露地区、学校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命名有明显区分。
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音频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三、现场决赛
(一)赛前准备
1.现场比赛的教学团队赛前一天熟悉赛场,抽签决定场次和顺序。
2.比赛当天,教学团队按序进入备赛场所,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1学时的教学内容。
3.教学团队在备赛场所可利用自带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准备(现场提供网络和打印),限时40分钟。
(二)现场展示
1.现场展示总时长14-18分钟,教学团队先后讲解抽定内容的教学设计(6~8分钟)、针对抽定内容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模拟实际教学(8~10分钟)。现场提供投影和黑板,无学生。
2.进入比赛场地后,教学团队自选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讲解和模拟实际教学。
3.现场展示不得泄露学校相关信息。
(三)答辩
1.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和现场展示集体讨论提出问题(3-4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学团队回避)。
2.教学团队针对屏幕呈现的评委提问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以指定答题者),时间不超过10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3.教学团队答题时可以展示自认为能佐证回答的资料,不得泄露学校相关信息。
(四)换场
教学团队进入比赛场地做好准备,时间2分钟。

附件2
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参赛报名表
 
学校                联系人              电话                
□中等职业教育组 □公共基础课程组 课程名称:  
□专业课程一组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课程名称:
 
□高等职业教育组  
□专业课程二组  
课程
总学时
  参赛
学时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学校(单位)全称 姓名 性别 年龄 教龄 民族 学历 职称 职务 承担具体
教学或教研任务
 
 
 
                 
                     
                     
                     
说明 “学历”栏可选填:大专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职称”栏可选填:未定级/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职务”栏可选填:普通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系部(分院)负责人/校领导
 
教学团队负责人★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特点
说明
简要说明参赛作品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比如内容选择、目标确定、策略设计、技术运用、资源应用、实施成效等(200字内)。  
资源
说明
简要说明参赛作品中所属的课程教学网站、数字学习资源、成绩管理系统、交流互动平台等,并提供有效地址、使用密码,保证在资料审核期间能够正常访问。  
其他
说明
简要说明非本校在职的教学团队成员身份。  
参赛
承诺
是否保证参赛作品材料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
 
□是  □否  签字:           2019年  月  日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参赛作品材料共享或出版
 
□是  □否  签字:           2019年  月  日
 
审核
意见
学校对该作品所属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教学内容、应用成效以及教师承担教学、教研任务等方面情况的审定意见:
 
 
 
2019年  月  日
(加盖公章)
 
学校对该作品参加比赛情况的审定意见:
 
 
 
2019年  月  日
(加盖公章)
 
                               
 

附件3
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参赛汇总表(中职组)
学校:(加盖公章)                         
组别 专业类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团队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参加省级
比赛情况
               
               
               
               
               
               
               
               
 
填表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附件4
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参赛汇总表(高职组)
学校:(加盖公章)                        
组别 专业大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团队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参加省级
比赛情况
                 
                 
                 
                 
                 
                 
                 
                 
                 
                 
 
填表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附件5
2019年黑龙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评分指标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职业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融通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思政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配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补充引用生产实际案例,配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  电话:0453-6402407  邮编:157041